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,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。請重新載入頁面。立即重新載入
查看更多etnet精彩內容
由文創產業發展處作為主要贊助、香港設計中⼼(HKDC)呈獻的展覽《城市絮語 – 針織印象》,將於今個秋季於深⽔埗 DX 設計館隆重展出,展期為 2025 年 9 ⽉ 12 ⽇⾄ 11 ⽉29 ⽇。
《城市絮語 – 針織印象》:將香港的紡織傳統編進當下
由羅⽒針織⼯作室黃靖貽策展的《城市絮語 – 針織印象》展覽透過觸感的形式,再次連結香港的紡織歷史。紡織業曾為香港的重要經濟⽀柱,在 1970 年代末⾄ 1980 年代初期,香港曾是全球第三⼤紡織品出⼝地。隨時代變遷,香港紡織業於 1990 年代後陸續北移,香港亦逐步轉型為⾦融、航運和貿易中⼼,然⽽,紡織業的文化⼯藝仍值得珍惜與重視。
是次展覽以細膩⽽帶有溫度的⼿法,向昔⽇輝煌的製衣業致敬,藉設計作為橋樑,將昔⽇與當下緊密相連。觀眾可透過創新的紡織作品及互動裝置,觸摸針織的質感與⼯藝,並共同參與創作過程,深入理解紡織所承載的故事與文化脈絡。
《城市絮語 – 針織印象》展覽展⽰靈感如何源⾃⽇常⽣活之中,無論是服飾、家居擺設,以⾄⽇⽤品。展覽將歷史與創新融合,既向本地⼯藝致敬意,亦啟發⼤眾思考設計與香港文化之間的關係。
香港設計中⼼⾏政總裁陳娜嘉女⼠表⽰:「我衷⼼感謝文創產業發展處、策展伙伴及⼀眾參展單位的⽀持,讓是次展覽得以成事。《城市絮語 – 針織印象》正是⼀段精彩的旅程,帶領觀眾回顧香港昔⽇紡織業蓬勃的黃⾦時代,結合現代設計元素,為本港的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意義與⽣命,藉此喚起⼤眾對本地⼯藝的珍惜和重視。香港設計中⼼將繼續發揮橋樑的⾓⾊,連結設計、文化及建築等不同業界,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發展。」
《城市絮語 – 針織印象》展覽策展⼈黃靖貽女⼠表⽰:「近年來,本⼟文化⼯藝迎來⼀場創意復興,設計師重新演繹⽵籠、花牌紥作、⽵棚等⼯藝,為其賦予新⾯貌。《城市絮語 – 針織印象》延續這股創新動⼒,為紡織注入活⼒,讓⼤眾重新認識傳統的紡織技藝。我們衷⼼感謝香港設計中⼼對是次展覽的全⼒⽀持,並致⼒推動針織⼯藝的發展,讓這項⼯藝得以承傳,在 21 世紀繼續綻放光芒。」
以針線編織出香港的多元文化
《城市絮語 – 針織印象》透過針織藝術作為媒介,探索並重塑香港的傳統文化。展覽展⽰多件受香港建築、社區與⽇常⽣活所啟發的藝術創作。
其中重點展品為「怪獸⼤廈」系列針織藝術品,由羅⽒針織⼯作室創作,共有 26 件針織藝術品,向香 港不同年代的特⾊⼤廈致敬。每件作品均以細緻的編織技巧呈現本地文化的精髓,邀請參觀者觸摸作品,近距離感受針織紋理。系列亦包括地階上展出的各種香港舊式階磚圖案,勾起對經典建築設計的共鳴。場內頂部亦會設有⼤型 LED 幕牆,展⽰作品由設計概念到完成的設計過程,讓公眾⼀覽創作背後的匠⼼。
此外,是次展覽亦將特別展出「編織深⽔埗街頭藝術活動」(Yarn Bombing@SSP)之作品,將全球各地盛⾏的針織塗鴉(Yarn Bombing)熱潮帶進香港紡織重鎮深⽔埗。系列以「夏⽇蔬果」為主題,展出由深⽔埗區內少數族裔社群及師⽣共同創作的針織公仔,展現區內的街頭活⼒與紡織文化的承傳。
認識針織:由展覽⾛進針織⼯藝的現代化應⽤
除展⽰作品外,《城市絮語 – 針織印象》同時以互動的⽅式邀請⼤眾重新認識針織⼯藝。展覽特別呈現多項創新紡織技術及針織⼯藝,啟發觀眾從中發掘對針織的興趣。展覽設有四個互動裝置,展⽰針織設計如何與現代⽣活接軌:
· 紡織品循環再造系統:由香港紡織公司龍達紡織(Novetex)與研發伙伴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⼼(HKRITA)共同開發紡織品循環再造系統「The Billie System」,將紡織廢料及舊紡織品轉化成再造纖維,製作可持續發展的時裝織品。
· 再造紗線:展⽰區展出多款以舊衣服、⿂網及⽔樽等⽇常廢料再造⽽成的布料。參觀者可⾃由觸摸及感受紗線的多元變化,並認識傳統⼯藝在解決環保問題上的潛⼒。
· 針織⽅法:展覽將介紹 12 種常⾒的針織⽅式,配以實物樣板,讓參觀者可親⼿觸摸展品,感受每種針織衫織法的結構與質感,欣賞針織⼯藝的美。
· 針織圖案設計:參觀者可化⾝成為設計師,透過此互動體驗發揮創意,親⼿砌出針織圖樣,揭開設計過程的神秘⾯紗,從⾃由探索中體驗創作的樂趣。
設計承載:社區藝術與⼿⼯精品
《城市絮語 – 針織印象》是⼀場全⺠參與的展覽。除欣賞展品外,參觀者亦可親⾃投入共同創作,在現場運⽤針織鐵線,塑造屬於⾃⼰的窗花樣式,並構築⼀幅⼤型嘉頓ft針織畫,讓市⺠及旅客⼀同感受香港建築的獨特魅⼒。
場內特設期間限定商店,讓各位參觀者將這份體驗帶回家。展覽伙拍由本地年輕設計師創立的針織品牌 hoopla,將香港懷舊元素以新穎⽅式呈現,店內精選多款針織商品,包括針織袋、⽑衣及⽑毯等家品,每件作品均揉合傳統針織⼯藝與潮流設計。